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24分,每小题4分。)
第1题单选 下列各组词语成考语文作文,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百战不殆 没齿不忘 前途缈茫
B.责无旁代 一张一弛 成绩斐然
C.恰如其分 喋喋不休 大坝合龙
D.味如嚼腊 束之高阁 无人问津
第2题单选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于人民大会堂进行表演时,赢得了所有听众的狂热喝彩,对于这次绝妙的演出,大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他此次前往日本,旨在与该国政府及社会各界代表携手,商议怎样持续强化并增进中日之间的邻里和谐与友好情谊。
虚拟时空网吧自从开始营业,每天大概有六千名客人光顾。
“痛击溺者”是鲁迅先生向革命群众发出的完全消灭对手的战斗呼吁。
第三题选择下列词语中带下划线的字的发音完全一致的一组是哪个选项
A.真谛 孝悌 有的放矢
B.包庇 媲美 刚愎自用
C.后裔 臆断 自怨自艾
D.对峙 吞噬 舐犊情深
第四题单选题,需要选出填入句子横线上最合适的关联词,这一空应该选择哪个选项呢
持之以恒,百炼成钢,这则谚语说明,只要付出持续不断的奋斗,就能达成个人的抱负,赢得事业上的辉煌。
若缺乏对自身职责的浓厚兴趣,便无法刻苦钻研并付诸行动,事业成就也就无从谈起。
A.只有 才 如果 就 因而
B.只要 就 如果 就 也
C.如果 就 只要 就 因而
D.只有 才 即使 也 也
第5题单选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此地水土资源优越,并且领导班子同心协力,所以民众得以安居乐业。
B.他年龄虽小,但少年老成,不苟言笑。
张成同志遭遇了敌人的逮捕,被关进了监牢,即便身上遭受了严重的殴打,他也始终保守着党的机密。
某些不法商人在包装上稍作改动,将过期食品重新售卖,这种行为必须严厉打击。
第6题单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必须拿出巨大决心,投入巨大力量,力求让我国的教育领域达到国际顶尖水准。
这个文化站是辅导引导暂时落后的年轻人,纠正和帮助犯错青年的地方,屡次获得上级领导的嘉奖。
他迅速召集了核心会议进行商讨,明确了现场讨论的议题、具体时间以及参与人员名单,同时提出了会议期间需要留意的事项。
相关单位针对个别不敬重清洁维护工作者,蛮横无理,乃至实施暴力行为或进行言语攻击的情况,迅速展开思想引导并实施严格惩戒。
二、现代文(16分,每小题4分。)
第7题单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
对痕迹的探究正慢慢演变为一种学问。痕迹的用途中,协助案件侦破最为普遍。某个罪犯无意间在杯子上遗落了掌纹,他随即被擒获。秘密特工借助显影剂书写暗号,即便手法多么隐蔽,一旦经过特殊处理就无所遁形。近期美国人研发出一种破案新方法——毛发检测技术,能够识别百万分之一至一亿分之一克的微量成分,毛发里包含的十种元素,例如铝、钠、铁、氯等,即便含量极其稀少,也会留下痕迹,这对于分辨犯罪分子无疑具备显著价值。
人类善于借助遗存来获取信息。比如先民制作的器具,发现的石制工具上,可见使用时留下的磨损痕迹,尽管时光让它变得模糊不清,不过依据细微的线索,依然能让我们了解远古居民许多情况——他们手部构造、动作方式以及技艺水平。
一种扁平的岩石,表面布满明显的图案,凑近观察,宛如一对展翅的微兽,正要腾空而起,这种石头被称为“蝙蝠石”,科学上称作“三叶虫”。依据这些“印记”,人们便能够轻易判定地层的形成时期,三叶虫因而成为区分、参照岩层的关键依据。
月球每平方公里每小时平均会遭遇三枚拳头大小陨石的撞击,每次撞击都会形成环形山这样的痕迹。通过统计和研究这些痕迹,可以推算出月球表面不同区域的大致形成年代。
物理学是探索各种迹象的广阔领域。正是这些迹象首次让人类得以了解感官无法触及的领域。威尔逊发明了用于观测微观粒子迹象的“云室”成考语文作文,这堪称科学史上最令人震惊也最奇特的装置。它的工作方式是让带电微粒穿过充满气体的云室,产生可见的轨迹,这样人们便借助常见气体观察或记录高速运动的粒子,进而通过轨迹的长度、密度、形态等特征判断粒子的类型、重量和动能。要感谢威尔逊先生,他使人类借助痕迹的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7题单选 下面的说法不属于“痕迹的应用”的一项是( )
A.利用茶杯上留下的`指纹来侦破案件
B.间谍用显影药水书写密信
C.分析头发中的微量元素
D.通过“三叶虫”断定地层的形成年代
第8题单选 文中的“蛛丝马迹”所指的一项是( )
A.与磨损印迹有联系的历史资料
B.磨损印迹中所包含的线索、迹象
C.分析磨损印迹的手段
D.对磨损印迹分析的结果
第9题单选 下面关于痕迹学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痕迹学是刑侦破案最常用的手段
B.痕迹学在考古发现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C.科学家可以利用痕迹学判断三叶虫的寿命
D.人们对痕迹学应用的未来方向在物理学领域
第10题单选 依据全文,下面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前,痕迹学还处于初级研究阶段
B.前人对痕迹的研究已取得辉煌的成就
C.目前,我们研究痕迹的手段还很落后
D.现在,痕迹学的应用已广泛深入到各个领域
三、现代文(25分。)
第11题简答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题。
幸福的错觉
幸福往往是痛苦的孪生兄弟。
早年的非洲阔太太外出必须佩戴三十斤重的铁圈,以此和那些步履蹒跚、在酷热中艰难前行的贫苦妇人区分开来:当叮当作响的铁圈声穿行于简陋的街巷时,远近的贫困女性都会发出“咂咂”的感叹,既有羡慕也有嫉妒:“瞧人家多悠闲自在!”如今,当非洲阔太太涂着鲜红的双唇,驾着“奔驰”车招摇而过时,树荫下歇息的穷苦女性又会说:“啧啧,看人家多富有,连猎豹都追不上!”
懂得真实需求的人十分罕见,幸福的面貌和内涵都由富裕阶层设定。九十年代新兴富豪的标志性姿态是伏案工作时用手捂住“大哥大”,在熙熙攘攘、尘土弥漫的街面上,经常有人拿着“大哥大”,目光低垂,迈着十五厘米的碎步游荡,任由路人围观。
以大众的不足衬托少数人的丰裕,乃当今广告手段的显要手法。宫廷秘法、限量出品以及豪门、帝城、王朝、顶级等名号,旨在营造一种令持有者高人一等的观念;而现代家庭常备、雅士淑媛常用的说法,意在为这些奢侈品吸引更多关注者。黄金宴的客人之所以那么傲慢,是因为他们有胆量在众人注视中,把别人一辈子都得不到的钱财,视作毫无价值的排泄物!
这种幸福的错觉使文明躁动不安。
东汉至西晋期间,服用长生药在上层圈子中非常流行,结果导致不少名士和皇室成员因此受害,其中包括医者皇甫谧,以及晋朝的贾皇后、哀帝,还有北魏的开国皇帝道武帝等人。这种风气蔓延开来,连买不起珍贵药剂的普通人也模仿着寻找人多的场合,装出难受的样子,嘴里还嘟囔着:“药效上来了!”如今看来,当代的贫困人群似乎缺少了这种“不惜弄脏自己,换取短暂炫耀”的执着和排场。他抵挡不住商业宣传的全方位引诱,因而需要发泄难以言说的怒气,抒发无从解释的愤懑。胆子大的去当山野草莽,弄得四处动荡不安;心肠狠毒的恨不得毒害所有美满的左邻右舍,在共赴死亡一途时抹平快乐与悲伤的差距。
引人深思的是,百姓总是羡慕君主的财富,但皇室后代却历来难以忍受高处不胜寒的孤寂。当拿破仑的儿子在新年到来之际,众人正忙着挑选一座宫殿、一座城池或是一支军队作为幼主的新年贺礼时,他却只渴望一双价值仅一个苏的农夫木鞋,穿着它上街,和那些光着脚在泥泞里嬉闹的孩童们一起玩耍。
那是一个孩子自然而真实的需要,幼王的新年幸福只需一个苏。
本文核心内容是阐释一个中心思想,具体内容未详述。
第12题简答 “幸福常常与痛苦相伴相生”在文中具体体现为哪些方面?(6分)
这种虚幻的愉悦感导致社会变得焦躁易变,它指的是什么,需要具体分析,这种不真实的满足感引发了人类文明的频繁变动,具体表现为社会内部持续不断的紧张状态,这种由错误认知带来的快乐感,促使人类文明不断经历动荡和变革,它反映了人们对于幸福本质的误解,这种误解使得文明进程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人们在不切实际的期望中不断挣扎,文明因此表现出一种难以平静的状态。
第14题简答 文中“胆识过人者甘为草莽之辈”这句话的寓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指的是那些胆子非常大的人,愿意去当绿林好汉,说明他们有勇气和魄力,不怕冒险,敢于挑战权威,甚至不惜违法乱纪,追求自由和财富。
四、文言文(25分。)
第15题简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
子由寄来关于孟德的信件。我读到后感到十分诧异,觉得老虎害怕不害怕那些不害怕它的人,这个道理似乎很有道理。但是世上没有见过老虎却不害怕的人,所以这句话的真假,终究没有办法去验证。先前我听说忠州、万州、云安一带有很多老虎。有位妇女在白天把两个小孩放在沙地上,自己到水里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下来,妇女惊慌失措跳进水里躲避。两个小孩在沙地上玩耍,一点也没有害怕的样子。老虎仔细地看了他们很久,甚至用头去碰他们,几乎要让他们害怕了,但孩子们太天真,竟然一点也没有觉得奇怪,老虎最后也离开了。老虎要吃人,必定先要显示威风,但面对毫不畏惧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无法施展了。有话说老虎不吃醉汉,必定会守在旁边,等待对方酒醒。其实不是等待酒醒,而是等待对方心生恐惧。有个人晚上从外面回来,看见有东西蹲在他的门口,以为是猪狗之类的东西。用棍子打它,它就逃走了。到了山下的月光下,才发现那原来是老虎。这个人并不是有什么能战胜老虎的本事,只是他的气势已经压过了老虎。如果人们的不惧怕,都能像婴儿、醉汉以及他们还不了解情况的时候那样,那么老虎就会害怕他们,这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故书其末,以信子由之说。
【注】①子由:苏辙,字子由。②忠、万、云安:均为地名。
第15题简答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文字的大意。(6分)
第16题简答 分析这篇文章,找出能够体现文章主旨的一句话。(4分)
第十七题简答 民间传说里的打虎勇士武松,和文章中提到的三种无畏老虎的人,他们之间最显著的差异在哪里?需要简要地进行分析说明。(六分)
第18题简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TSE}题。
夜雷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第18题简答 这首诗是怎样描写大雪的?(4分)
第19题简答 诗的末尾两句展现了怎样的场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境。(5分)
五、作文(60分。)
第20题简答 有只乌鸦目睹了,感到十分向往留学之路,暗自思忖:倘若自身能具备这般能力该有多美!紧接着乌鸦开始效仿老鹰的急速下降体态,竭力进行反复操练。
一天,乌鸦自认为练习得相当出色,就呼啦啦地从树枝上急速俯冲,撞向一只山羊的身体,意图抓住它然后腾空而起,然而它的体态过于单薄,爪子又被羊绒束缚,无论怎样扇动翅膀也无法离地,最终落入了牧羊人的手中。
牧羊人的幼子看见了,询问这是何种飞禽,牧羊者答道:“此乃一只遗忘了自身鸣叫的鸟。”孩子触摸着乌鸦的羽毛,表示:“它同样十分讨人喜欢。”
依据所给内容,进行思维发散,自行拟定标题,完成一篇六百字以上的文章创作。文章体裁不受限制,但诗歌体裁除外。
第一考试网友情提示:如果您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第一考试网社会频道或添加qq:,第一考试网以“为考友服务”为宗旨,秉承“快乐学习,轻松考试!”的理念,旨在为广大考友打造一个良好、温馨的学习与交流平台,欢迎持续关注。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成人高考语文语言知识与运用题目及相关语病问题解析》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