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黄埔”:点燃新动能,跑出加速度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跨越发展纪实
株洲日报的记者孙晓静,以及通讯员刘宝磊和唐李佳,共同提供了图片,这些图片由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所拍摄。
核心阅读
她,历经了新中国铁路建设的沧桑巨变,走过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铁动车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她,辛勤耕耘,培育了超过十万学子,坚守着“铁肩担道、路远行德”这一核心理念,在绵延数十万公里的祖国轨道交通网络中,不断谱写“铁路黄埔,职教名校”的辉煌篇章。
历经原教投集团五年的不懈努力,2013年,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铁路科技职院)完成了整体搬迁,迁址至株洲职教城。在校方与湖南(株洲)职业教育科技园的紧密协作下,一座融合铁路文化元素、展现现代和谐气息的校园应运而生。
这片土地的面积从347亩扩展至615亩,校园内师生人数也从4000多人增至12000多人。这里不仅设立了中南地区独一无二的微软创新中心、全国铁路高职院校中的第一条轨道交通试验线,而且还成功建立了湖南高职院校的第一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第一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一个轨道交通国际共享实训基地,更是率先在海外创立了国际铁道学院……
该校在省内表现卓越,引领行业潮流,在国内享有盛誉,并且与国际标准接轨。近些年,学校秉持“三走”发展战略和“双高”办学理念,推进了八大工程和十项举措,乘着“复兴号”专列,全速前进,努力在新时代实现梦想。
落户于学院的湖南微软创新中心、学院国际级众创空间。
党建引领,点燃“新动能”引擎
在过去的十年里,从实训基地延伸至图书馆和科技馆,职教园内汇聚了众多高品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刘剑飞,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党委书记,认为通过优势互补、资源融合以及共享,株洲职教园的吸引力正逐渐增强,其独特的优势已开始显现。
以党建为核心,该校秉持“立德树人”的原则,将其视为办学之关键。作为省内率先进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的院校,该校长期致力于实施院领导与基层党支部的紧密联系机制,依托党支部的“五化”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及党员积分管理等各项制度。值得一提的是,铁道车辆学院教师党支部更是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称号。
2019年6月4日,该校迎来了全省首个高校党建文化主题广场的落成与启用,该广场预计在接下来的三年内,将逐渐成为校园内一处璀璨的精神地标。刘剑飞强调,通过党建文化主题广场的打造,旨在让党员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树立起坚定的共产党人政治价值观,同时为师生群众的精神生活指明方向、注入活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助力学院实现质的飞跃,汇聚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发新的发展动力。
半军事化管理之礼仪训练。
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该校严格执行干部定期轮岗和交流机制,并严格强化对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目前,学院拥有523名教职工,其中中青年教师有418人,占比达到79.92%。此外,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有344人,占比为65.77%。在职称方面,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有280人,占比为53.53%,而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则有22人,占比为4.2%。该校成功构建了十个由双师型教师组成的创新教学团队,其中涌现出众多杰出人才,包括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全国岗位能手(标兵)”以及全国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等先进代表。此外,该校余滢教授提交的《立足职教,打造线上线下混合“金课”结硕果》这一案例,荣获了全国高职高专优秀“网上金课”教学案例的称号。
该校除推进党建工程外,还陆续实施了百年基础建设工程、强化人才战略的工程、激励机制的改革项目、教育教学的示范工程、产教融合的创新工程以及创新创业的引领工程。这些举措通过八大工程的实施,全面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
教育部认定的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示范单位、首批“1+X”证书制度实施试点机构、首批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中表现卓越的学校、湖南省最早确立的卓越职业院校建设主体、湖南省示范性的(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省级“园林校园”等众多荣誉接连而至。
聚木成林,建设全国人才“孵化器”
过去,生源少、招生难是困扰职校的“头疼事”。
现在,铁路科技职院的难题是“生源太多”。
5月23日,该校举办的2020年单独招生考试,预定招生名额为2000人,然而,报名参加的考生人数却达到了5600余人,这一数字刷新了历史最高记录。
报名人数持续增长的同时,学校的录取标准也在逐步提升。在湖南省,该校的文科录取分数线在2016年至2018年间分别为386分、404分和430分,而去年文科的录取分数线更是上升到了449分。
职业教育招生并非仅凭一招就能成功,如何确保学生学有所成、就业无忧,这成为了更为艰巨的挑战。刘剑飞持有自己的观点,他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期望,因此,他肩负着为学生顺利毕业、融入社会的重任。
王鑫永,铁建重工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学生,同时也是制造总厂刀盘2班的焊工,在4月30日这天,正与师傅彭桂梁进行着精确的45度角角焊作业。自4月12日开始,这个试点班的29位同学已前往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铁建重工)进行顶岗实习,他们的到来旨在帮助企业恢复生产,减轻企业的人力资源压力。
校企合作推出的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学生加入企业,及时缓解了企业的人才短缺困境。试点班负责人张宪军感慨万分,他指出,这些来自铁路科技职院的学生不仅责任心强、专业技能过硬,他们不仅是复工复产的有力支持,更是有效解决了企业人才短缺的难题。
学校与企业联合研发的“长河号”特种载人有轨电车。
据我所知,该校与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中车集团、中国铁建集团等旗下“中”字头企业达成了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人才培养、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共同建设、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多个领域展开了全面合作;同时,与广州地铁、长沙地铁等数十家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保持着持续的稳定合作,确保在地铁新建的任何地方,都能找到相应的订单;此外,还与长株潭地区超过一百家企业成立了产学研联盟,发挥联盟理事长单位的引领作用,共同构建区域发展的专家智库、技术集聚区和人才汇聚地。
学校与中车时代共建国际电气培训中心。
产教融合,创新“契约式”样本
戴联华院长认为,职业教育并非缺乏吸引力,但其核心在于能否提供高品质的教育资源。关于如何持续打造并提升品牌形象,以及在产业融合、平台搭建、资源共享、校企合作等领域,探索出新的发展路径,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紧密贴合产业进步,随经济增长模式更迭而调整步伐,伴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前行,围绕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而转动方向,根据市场需要的变化而灵活应变,戴联华为铁路科技职业学院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在学校设立生产车间,将设备安置于教室之中,将生产线移至实训大楼……一种全新的产教结合模式得以实施。
该校的铁道通信信号基地里,排列着红、绿、黄相间的铁道信号灯,它们此起彼伏地闪烁着。在信号控制室内,列车运行的实时数据正清晰地显示在电脑屏幕上。基地内所使用的设备,均为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真实现场设备,且按照“岳阳东站”的模型,以1:1的比例进行建设。许多学生纷纷表示,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无需走出校园,就能亲手操作、监控和调度高铁,亲身感受操控飞驰列车的感觉,这真是太令人兴奋了。”
学校同时勇敢地推行产教结合的革新项目,致力于打造校企合作利益共享的共同体。
“全国高职院校首条轨道交通试验线”奠基仪式现场。
该校依托产学研合作创新,成功打造了全国铁路高职院校中首条轨道交通实验线路,设立了首个轨道交通领域的国际共享实训基地,并创建了首个省级高铁安全运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首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同时,学校还组建了一个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刘友梅院士和丁荣军院士担任领衔,成员包括行业顶尖科学家、知名高校教授、企业家以及校内各学科专业的领军人物。每年我们都会定期申报并公布技术攻关项目、发明专利以及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同时,我们还会适时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这些举措对于提升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的国产化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5月26日,该校与市国投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株洲铁路学校招生要求,此举标志着一种全新的“契约式”合作模式的诞生。该模式依托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将参与各方的资本、利益和收益紧密相连,从而增强了合同履行的严肃性和约束力,并致力于实现资源共同投入、利益共同分享以及责任共同承担的目标。
与产业紧密相连,与就业紧密相依,铁路科技职院在校企合作方面已从单纯的劳务输出和就业推荐,拓展至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正逐步向更广泛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发展。
国际化办学,“探路者”变“领跑者”
肯尼亚辐射至东非地区,马来西亚辐射至东盟国家,俄罗斯辐射至欧亚交通走廊……这构成了株洲职业教育输出的路径,同时也是铁路科技职院凭借轨道交通产业的全球优势,实现从销售产品到提供服务的转变,专注于海外技术培训市场,展现出其办学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动实例。
2016年,该校的范刚等12位教师响应国家“一带一路”以及“高铁走出去”的战略号召,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他们被派遣至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投身于当地的铁路建设事业,为期三个月。他们的到来,为肯尼亚的铁路建设播下了希望的种子,点燃了“星星之火”。
该院校在我国特色铁路教育领域所举办的海外培训项目中,拥有最长的培训周期、最庞大的参训人数以及最为突出的职业特点,因而备受媒体赞誉,被誉为“中国铁路职业培训海外之最”。
2018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铁路科技职院的教师们满心欢喜地目睹了他们培养的肯尼亚蒙内铁路首批乘务员,成为了全国观众瞩目的焦点。
海外首笔订单的达成,极大地提升了铁路科技职业学院拓展国际视野的信心,同时也更加稳固了他们培养并输送更多铁路专业人才出国深造的决心。
在“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以及“第二届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的活动中,该校荣幸地被纳入了首批“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的成员单位。
戴联华院长指出,自2014年起,铁路科技职业学院着手开展国际化教育模式的探索,并且合作形式也在持续地多样化发展。
2015年9月,来自缅甸、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古巴、巴基斯坦等十个国家的交通官员共计26位,莅临学院进行实地调研,就各自国家在铁路规划、建设以及管理方面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研讨。
存在“援外代表团”这一组织,肯尼亚的访问便是其例。依据国家整体战略规划,将职业教育视为承担大国义务的关键途径,我们将其融入对外发展援助的框架之中。这不仅有助于合作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发展,还能为我国企业及产品拓展海外市场培养所需人才,从而实现双方互惠互利、共赢发展的目标。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东盟(泰国)铁道学院在泰国成立。
2016年9月,该校迎来了马来西亚首个轨道交通师资培训项目的启动。时至今日株洲铁路学校招生要求,2019年为止,该校已成功完成了11批次的马来西亚学员培训任务。首批来自泰国的留学生已经圆满完成了一年的学习任务,并返回了泰国。而第二批泰国留学生也即将踏上求学之路,来校继续深造。
株洲职业教育告别了单向的接纳,如今拥有了输出的自信。得益于我国全面深化对外开放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经济与世界各国间的融合将不断加深。在此背景下,铁路科技职院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持续向海外推广中国标准,传播中华文化,讲述中国故事。
学院从参与商务部援建项目起步,逐步发展到成立东非、东盟国际铁道学院,不仅开展了短期海外师资培训,还实施了全日制留学生教育项目。同时,学院在实训基地共建共享以及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的开发上做出了努力,其国际化办学模式正从“探路者”的角色转变为“领跑者”。在这个过程中,铁路科技职院也成为了株洲地区职业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第一考试网友情提示:如果您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第一考试网考试动态频道或添加qq:,第一考试网以“为考友服务”为宗旨,秉承“快乐学习,轻松考试!”的理念,旨在为广大考友打造一个良好、温馨的学习与交流平台,欢迎持续关注。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铁路黄埔:湖南铁路科技职院跨越发展,跑出加速度》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